关于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这两句诗的作者,历史上存在争议。主流观点认为,这两句诗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之手,具体出自其词作《生查子·元夕》。该词全文为:“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”这首词以元宵节为背景,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情景,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感伤。,,也有部分学者持不同意见,认为这两句诗可能出自南宋女词人朱淑真之手。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一些明代学者的记载,如明代杨慎和明末藏书家毛晋都认为《生查子·元夕》是朱淑真所作。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可,且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持。,,虽然关于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的作者存在争议,但主流学术界仍倾向于认为是欧阳修所作。这两句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,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。
作者:赵心放
(一组宋朝服饰图片)
朱淑真和李清照虽然都是公认的宋代颇有才华的女子,但就身世而言,李清照清清楚楚,朱淑真却扑朔迷离。不仅正史上语焉不详,野史上也说法多种。是啥原因呢?
(一)扑朔迷离的身世介绍
百度上是这样介绍的,朱淑真号幽栖居士。籍贯一般认为是钱塘(今浙江杭州),《四库全书》却认为是浙中海宁,祖籍安徽歙州(今安徽歙县)。 其父曾在浙西做官,家境优裕。幼颖慧,博通经史,能文善画,精晓音律,尤工诗词。素有才女之称。
文友陈二虎兄(笔名红叶)曾发表过一篇关于朱淑真的文章,叙述了这样一件事,曾布之妻魏玩也是一个大才女,能诗善赋,初闻朱淑真做得好诗,无论如何不相信,遂摆下一桌佳肴美酒邀朱淑真前来,要亲自证实真伪。请她以“飞雪满群山”五个字为韵赋诗,朱淑真研墨落笔,依韵立撰五绝句。魏玩夫人拍手称奇。
曾布系北宋末年宰相,据此传说,朱淑真当是北宋末年人。
但也有资料证实朱淑真手书的《璇玑图记》,落款是“绍定三年春二月”(宋理宗年号,即1230年2月),就此断定朱淑贞是南宋后期人。
朱淑真到底生活在什么时代令人费思量。
据有关资料,朱淑真的父亲曾在浙西做官,家境优裕。但一个有关朱淑真的故事中,提到她父亲,感觉不像是一个当官的。
说的是有一天,朱淑真的父亲骑着驴进城买东西,毛驴把官老爷给撞倒了。官老爷命人将这头毛驴牵走充公,还要打朱淑真父亲的板子。朱淑真赶到城里为父亲求情。官老爷很早就听说朱淑真是个文思敏捷、才华出众的才女,就想趁着这个机会在大堂上考考她,便对朱淑真说:“我出一道题,如果你能以题当场作诗一首,字意里要表达出八个不打,但字面又不能出现一个打字。那我就放了你父亲,并把驴子也还给他。要是做不出来,那可就罪加一等”。
朱淑真点头应允。
此时的天色已接近黄昏,官老爷就以“夜”为题。
朱淑真稍加思索,便当堂吟诵起来:
月移西楼更鼓罢,夫收渔网转回家。
雨过天晴不需伞,铁匠熄炉正喝茶。
樵夫担柴早下山,飞蛾团团绕灯花。
院中秋千已停歇,油郎改行谋生涯。
官老爷听罢此诗,不禁拍案叫绝,官老爷信守诺言放了朱淑真的父亲和他的毛驴。这首诗没有一个“打”字,却有八个不打。请挨着顺序看:不打更、不打鱼、不打伞、不打铁、不打柴、不打茧、不打秋千、不打油。全诗无一个“打”字,却句句在说不打,真不愧才女啊!
言归正传,不能聊偏了题!
如果朱淑真的父亲有当过官的经历,那官老爷不可能这样对待他吧?笔者管见,朱淑真虽然不是仕族家庭出身,但她从小颖慧好学肯定与其有优渥的生活环境分不开,其父可能是有一定文化但社会地位不高的商贾。古时提倡的是重农轻商,商贾虽有钱但社会地位低是不争的事实。
(二)诗词风格率真充满质感
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曾如此评说:“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。易安(李清照)为冠,次则朱淑真,次则魏夫人(魏玩)也。”
朱淑真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那阙《生查子.元夕》:
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
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
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
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
全词叙述的故事,与崔护“题都城南庄”的“人面桃花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,此比兴手法充满了《诗经》质地的美感,是千古不朽的男女约会名句。
旧时的婚姻是媒妁之言、父母之命。有的说她不幸嫁给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官吏,也有的说她嫁给了一个市井泼皮赖,还有的说她......反正朱淑真运气不好,没遇到李清照那种男才女貌、琴瑟和谐的美满婚姻生活。理想丰满现实却骨感的朱淑真,满溢着悲凉之意抱怨之情。请看她的两首诗。
其一:《愁怀》
鸥鹭鸳鸯作一池,须知羽翼不相宜。
东君不与花为主,何似休生连理枝?
其二:《中秋闻笛》
谁家横笛弄清声,唤起离人枕上情。
自是断肠听不得,非干吹出断肠声。
悲乎!把鸥鹭鸳鸯硬生生地拉来作伴侣,没有共同语言,不能成为一家人。那年中秋之夜听到哀怨的笛声,唤起了独守空房之人的悲情,自己听不得这断肠之声,但怎能去责怪笛声呢?哎!婚姻不幸的朱淑真成年后的诗词中常见这类断肠之句。
据说朱淑真过世后,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。劫后余篇由一个叫魏端礼的人编辑整理成《断肠词》、《断肠诗集》传世。
(三)试析身世扑朔迷离之谜
朱熹理学思想提倡“存天理、灭人欲”。把朱熹理学思想奉为经典的历代腐儒们看来,女子无才便是德,还要做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行。“人约黄昏后”是大逆不道啊!朱淑真的此类诗词句子是淫荡之言,岂能加以赞颂?但这首词流传于世后点赞曝棚,是无法抹去的。笔者管见,腐儒们就来个“移花接木”,安在了欧阳修的文集中。
与此同时,有意不在正史中详细记述朱淑真的情况,让后人们在众多野史中雾里看花去揣测。这种手法不是腐儒们新创,司马迁的《史记》就开了先河。《史记》的君侯列传,以歌功颂德为主,不少负面史实或不记载或轻描淡写。
实话实说,古代书生们对《生查子.元夕》词也各有各的看法。
明代杨慎在其《词评》中,明确指出是朱淑真所写,同时举出朱淑真的另一首内容相同、风格相近的词,指责朱淑真一贯就是个不端庄的女人。
清代名士王世祯则是用的另一个调说这事,在其写的《池北偶谈》中,说《欧阳文忠公集》一百三十一卷中的这阙词,不知何故讹为朱氏之作了,让世人疑淑真失妇德,记载不可不慎也。哈!王世祯的这种洗白方法一点也不严谨。
笔者在“写乎”平台曾发表过一篇拙文,叙述朱熹差点把宋代另一个才女严蕊整死的事。在朱熹的眼里,宋代才女他只认李清照和魏玩,并不把严蕊算在内。为什么呢?不是朱熹贵人多忘事,而是严蕊出身低贱。
(四)结束语
为啥朱淑真的身世扑朔迷离?最佳答案是因为其诗词有违“存天理、灭人欲”的理学思想,有违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,则出身低下,被历代腐儒们有意造成的。
【作者简介】赵心放,笔名赵式,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。
小编提示: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敬请转发和评论。
推荐:
《红楼梦》里贾迎春的独白:我叫迎春,却终其一生不见春
在《红楼梦》里,要说不嫌弃刘姥姥的,只有这三个姑娘?
宋朝女诗人丨绯闻缠身的的朱淑真
转载请注明来自湖南百里醇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出自谁手?欧阳修还是朱淑真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