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年初二的传统习俗,不只是‘回娘家’,还有这些讲究

大年初二的传统习俗,不只是‘回娘家’,还有这些讲究

名戴蔚 2025-02-01 未命名 8 次浏览 0个评论

“正月初二路上瞧

尽是小生共小旦”

遵循着古老的习俗

在大年初二这一天

是“回娘家”的日子

回娘家的女儿

通常会带着满满的礼物和红包

分赠给娘家的小孩们

并在娘家享受一顿丰盛的午餐

深受“好事成双”观念的影响

女婿带来的礼品必须为双数

祈求吉利

家人们欢聚一堂,叙旧话新

让亲情更加深厚

为何大年初二要回娘家?

大年初二,女婿拜年“法定日”。依传统习俗,这一天女儿要“回娘家”、夫婿同行给岳父岳母拜年,民间称“姑爷节”、“迎婿日”。

“回娘家”又称“归宁”。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宜回门,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。于是,大年初二这天,出嫁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、儿女回娘家拜年。

姑爷有“半子之劳”,俗话说“一个姑爷半个儿”。大年初二,姑爷精神抖擞,穿戴一新,带着丰厚的礼物去看望岳父岳母,正是“半个儿”见“亲娘”的年度机会,以慰问“二老”。

有的地方称新女婿为“娇客”。对于“娇客”拜年,岳父母家无不盛情款待,希望女婿平时要好好关照爱护自己的女儿。

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,给出嫁的女儿提供了一个聚会的机会,让久违的姊妹们得以叙叙旧、话话家常。这一天,老少团圆,旧时有的人家也会选择这一天拍一张“全家福”照片。

大年初二还有哪些习俗?

早起

“大年初一起五更,大年初二日头红!”大年初一为四时之始,人们以早为贵,早有所成,一切占先。

过了“四始”日,人们就不再讲究“早”字了,故有“大年初一起五更,大年初二日头红”的说法。

祭财神

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,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,还是普通家庭,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。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。

这天中午要吃馄饨,俗称"元宝汤"。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。老北京的大商号,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,祭品要用"五大供",即整猪、整羊、整鸡、整鸭、红色活鲤鱼等,祈望今年要发大财。

祭祖宗

在华夏大地生活的很多民族都习惯在大年初二祭祖的习俗。自古以来,族有族祭,家有家祭,古时祭祖是过年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神圣仪式,这一天每家都会祭上先人排位,用三牲、粮食等供奉起来,直到年节结束才停止。

大年初二是新年的开年之日,这天祭拜先祖,能够得到祖宗更多的庇佑。

跑亲眷友

正月初二是“跑亲眷朋友”的开始,拜年方式多种多样,有的是家族长辈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;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;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,称为“团拜”。

旧时,交友广泛者出外拜年,往往不进主人门内,仅投一名刺,权作已来贺年,这样便可省却应酬和开销。恰如时人竹枝词所记:“换得桃符样色鲜,长袍短套到门前。何人最怕腰频折,投刺忽忙当贺年。”

大年初二吃什么?

吃开年饭

正月初二谓之“开年”,从这一天开始,人们带着三牲,糍粑、煎堆等礼品,走亲访友。

在饮食习俗方面,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“开年饭”,菜式多样,皆取吉祥寓意。鸡是少不了的,烧肉取“红皮赤壮”(身体健康)之意,炒饭取意“大显身手”;猪脷(舌)取“大利”之意,还有生菜,取意“生财”,蒜喻能写会算,葱喻聪明,韭喻长长久久;芹喻勒劳刻苦;鱼是象征年年有余,象征对新一年的好兆头。

初二面

俗话说“初一饺子初二面,初三合子往家转”。

正月初二吃面有三个讲究:一是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手擀面。初一包饺子时,可多准备点面团,预留下来做面条。二是做面条用冷汤。面条煮好后,过两遍水让面条冷却,然后配上卤子,做成打卤面等。三是面条要整齐劲道。不能出现断断续续的问题,要顺顺滑滑。

“初二的面”寓意生活上是顺顺利利,亲戚朋友子女之间常来常往。

馄饨

初二早上,天未亮时就要起床,煮馄饨吃,因为馄饨长得像元宝,寓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。

春节期间回到“娘家”

叙叙旧,话话家常

感受家的温暖

大年初二

你家还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?

快来评论区分享吧~

综合自人民网科普、人民日报、央视新闻、视觉中国等

大年初二的传统习俗,不只是‘回娘家’,还有这些讲究

转载请注明来自湖南百里醇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大年初二的传统习俗,不只是‘回娘家’,还有这些讲究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8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