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家建议,个税免征额提至6000元,支持中等收入群体

专家建议,个税免征额提至6000元,支持中等收入群体

原昱才 2025-02-24 农资资料 968 次浏览 0个评论

"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"——这届专家终于把《尚书》的智慧用在了刀刃上!

一、月薪6000元能多出多少真金白银?

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、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丛树海近日公开表示,建议将个税免征额提高至6000元。

他表示,约占总就业42%以上的就业人员及其家庭依然处于低收入状况,尚未达到中等收入标准。要达到橄榄型社会对中等收入群体的要求,至少需要中等收入群体达到总人口50%~60%,即应有3.7亿就业人员月收入应达到6000元。

这意味着,一个普通工薪族每月到手收入可能直接增加几百元。以月薪6000元为例,调整后全年免税金额相当于多拿1.2个月工资,相当于多出一趟短途旅行或给孩子报个兴趣班的钱。

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,全国超七成工薪族无需缴个税,剩余三成纳税人中60%仅适用3%最低税率。换句话说,提高免征额不仅惠及低收入群体,更能让“夹心层”每月多留几百元可支配收入——这笔钱可能是房贷压力的喘息空间,也可能是改善生活品质的启动资金。

专家建议,个税免征额提至6000元,支持中等收入群体

二、为什么说5000元门槛不够用了?

2018年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提至5000元时,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6112元。到2023年,这一数字已突破3万元,房租、教育、医疗等刚性支出年均涨幅超过5%。5000元的“免税线”,早已跟不上北上广深白领的通勤午餐价格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中等收入群体困境。按照国家统计局标准,月收入2000-5000元即被划入中等收入群体。但在大城市,这个收入水平可能只够支付合租房的租金。丛树海直言:“要让3.7亿人真正迈入中等收入,月薪6000元才是新起点。”

专家建议,个税免征额提至6000元,支持中等收入群体

三、从“金字塔”到“橄榄球”的社会变局

中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约4亿人,占总人口28%。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在60%以上。每提高1%的中等收入群体占比,就能释放约3800亿消费潜力——这相当于全国电影票房的6倍,或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的三分之一。

丛树海教授的三剂药方直指要害:

  1. “十四五”期间持续提高最低工资,让基层劳动者收入增速跑赢CPI
  2. 个税初级税率从3%、10%、20%调整为3%、5%、10%,月薪万元以下群体税负直接砍半
  3. 新质生产力创造高附加值岗位,推动外卖小哥转型无人机飞手、流水线工人升级智能设备操作员

四、董明珠的1万元提案 VS6000元方案

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曾多次呼吁“个税起征点提至1万元”,引发全网热议。但财税专家算过一笔账:若免征额直接翻倍,个税纳税人将从现在的1亿骤降至不足3000万,国家年税收缺口超5000亿。

相比之下,6000元方案更显务实:

  • 年税收减少约1200亿,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0.5%
  • 覆盖人群从快递员到程序员,精准锁定“消费主力军”
  • 配合专项附加扣除(教育、养老、房贷),形成组合拳效应

五、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个税改革

放眼全球,美国个税免征额折算约合人民币7.2万元/年,德国通过“累进税率+家庭系数”确保税负公平,新加坡甚至对育儿家庭实施“倒贴税”政策。中国台湾地区更将免税额与物价指数挂钩,每年自动上浮2%-3%。

反观内地个税制度,2018年改革引入子女教育、赡养老人等专项扣除,已迈出关键一步。如今丛树海的建议,实质是让税收杠杆从“抽水机”变成“助推器”——既保基本民生,又促消费升级。

一个健康的社会,不该让月薪6000元的年轻人纠结“要不要点30元的外卖”。当更多工薪族能从容支付健身卡、定期给父母红包、偶尔体验精品咖啡时,扩内需、促创新的经济飞轮才能真正转起来。

#头条晒图大赛#

转载请注明来自湖南百里醇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专家建议,个税免征额提至6000元,支持中等收入群体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968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