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岁新娘与10岁丈夫,28年包办婚姻成就爱情传奇

16岁新娘与10岁丈夫,28年包办婚姻成就爱情传奇

胥皓立 2025-01-29 未命名 46 次浏览 0个评论

编辑:ZL·B

“她是我的妻,年龄比我大,不识字,裹小脚,有她才有我的一切。”

谁说包办婚姻不幸福,他们便是其中令人羡慕的一对。

然而,在这令人羡慕的爱情背后,涌动的却是不为人知的汹涌暗波!

常闻“民国爱情,十有九悲”。

相濡以沫二十八载,换来的却是天人永隔。

关于革命先驱李大钊和其妻子赵纫兰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?

这份感人至深的爱情背后,隐藏的究竟是怎样的艰辛和苦楚?

老话常说:“子女婚姻,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”。

这样的思想,放在现在的年轻人身上,就是“封建糟粕”。

但在这份“糟粕”之下,也不乏有真感情。

革命先驱李大钊和其夫人就是这其中的表率。

忆起两人的婚姻,虽是迫于时代和生活,但他们却过出了属于自己的佳话。

追忆时间,还是回到19世纪末的光绪时期......

1884年新春,赵纫兰在河北大黑坨村一富户家出生。

其父在东北行商多年,且饱读诗书。

作为家中三女,她出生时候父亲因喜读《离骚》,故以“离骚”中“纫秋兰以为佩”中的“纫兰”为其命名。

单从这个名字看,赵纫兰这一生注定不会平凡。

自祖上起,赵纫兰家便与李大钊家有“老亲”关系。

于是,在赵纫兰出生后不久,两家便约定,结下了姻亲。

而要说李大钊,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。

出生没多久,双亲便因病相继离世。

初生牛犊就这样成了“孤儿”,但好在有祖父母的庇护,他得以安全成长。

但随着二老年事渐高,抚养他终归是力不从心。

于是,二老便决定将“姻亲之盟”提上日程。

就这样,李大钊和赵纫兰在1899年,结为了夫妻,彼时李大钊不过10岁。

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“大姐姐”,李大钊在当时并没有其他的想法。

只知道,她来了以后,对自己颇为照顾,家中也因她的到来变得井然有序起来。

然而好景不长,在他临上初中之际,变故再次席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小家。

“虽大字不识、挂着小脚,但若是没有她,就没有今天的我!”

这是我们的先驱李大钊说出的话,而她,指的就是他的妻子——赵纫兰。

那么,他为何要这样说,这一切,还要从他们的婚姻说起。

自赵纫兰嫁入李家后,便承担起了家里的一应事务。

不仅如此,她还极力鼓励她读书写字。

而最终李大钊也是不负所望,顺利考入了永平府中学堂。

然而,随着他的“高升”,变故却也应运而生。

备考第一年,祖母离世,1905年,好不容易考上后,祖父却也撒手人寰。

从那以后,赵纫兰成为了他唯一的依靠。

家里的变故,经济的拮据,让他一度想要退学。

但赵纫兰却说什么也不愿意,并表示自己会想办法解决学费。

就是在那时,他对这个从小叫“兰姐”的女孩,心底产生了别样的情愫。

也是在那里,李大钊渐渐明确下了自己的“救国之志”。

之后,“感于国势之危迫,急思深研政理,挽救民族”。

李大钊在1907年暑假之际,决心赴天津北洋政法学堂习新式教育。

看着矢志于学的丈夫,赵纫兰自是鼎力支持。

但那时的她并不知道,当她期盼着丈夫学有所成,光耀门楣时。

殊不知,他走的将是一条充满动荡和危险的“独木桥”。

为了支持丈夫的学业,赵纫兰变卖家产、四处借钱钱,为他筹集学费。

就这样,在妻子的鼎力支持下,李大钊完成了在天津的学业。

而经过新教育的洗礼后,李大钊深感如今的学识并不足以支撑他完成理想。

遂产生了留学的念头,对此,赵纫兰依旧是全力支持。

不为目标,只问了留学的经费数目,就又开始了筹钱之路。

三个月后,李大钊再次踏上求学路,而赵纫兰始终是那个在后方支持他的第一人。

当真是应了那句:“得妻如此,夫复何求”。

“虽大字不识,不能相陪,那便成为他最坚定的大后方。”

用这句换话来形容他们的感情,可以说是再贴切不过。

在李大钊赴日留学前,赵纫兰相继产下了四个孩子。

然而,大女儿和小儿子皆是产下没多久便不幸夭折。

尽管精神备受打击,但为了不让李大钊担心,她始终是坚强乐观的站在他的身后,并更加细心的照顾二儿子葆华和三女儿星华。

在日本,李大钊接触到“马克思主义思想”,并深受其熏陶。

经过三年的深造后,1916年,归国不久他便接到了北大的邀聘。

然而,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。

赵纫兰却在这时染病,一倒不起,情况十分危急。

起初她依旧是不忍丈夫担心,竭力忍耐。

但纸终究包不住火,得不到消息的李大钊多方打听,才知道她生病了。

于是,他马不停蹄的赶回家,亲自照顾,直至赵纫兰康复。

而后,工作稳定的他为不留遗憾,妻子及儿女都接到了北京。

多年的支持和守候,终于在这一刻得以圆满。

但那时的赵纫兰并不知道,这份幸福是那么的短暂。

初到北京的时光,算是赵纫兰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幸福时刻。

那段时间,有李大钊的呵护,也有儿女的陪伴。

但也是那段时光,赵纫兰评投听到了许多关于她和李大钊的“非议”。

因为是姐弟恋,且受保守思想的熏陶,每当有同事来家中找李大钊时,都以为忙碌的她是李大钊的“保姆”。

但好在每到这时,李大钊都会站出来维护她,并向所有人宣告她的身份。

这份安稳,哪怕是放到现在,也是十分让人动容的存在。

但在之后,随着革命的爆发,李大钊开始四处奔波。

为了安全,他不得不将妻儿送回老家。

然而,不幸的事情还是在担忧中发生。

1927年,38岁的李大钊因宣扬共产主义理想,被反动军逮捕,被施以“绞刑”!

可即便如此,他也依旧视死如归的喊出:“共产主义的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,撒遍各地!”

李大钊的离世,令无数人为之落泪。

而赵纫兰得知消息后,更是一度哭的昏厥过去。

心底支柱的坍塌,将她的精气神也全部带走。

但她知道,自己还有未完成的使命,为了继续将丈夫的精神宣扬,她想尽办法让子女进入学堂。

直到1933年,将丈夫下葬完成身后事后,伤心积劳已久的她,还是随亡夫而去,享年49岁。

虽是包办婚姻、且胸无点墨,但老话说“女子无才辨是德”。

正是有了她的无条件信任和支持,才有了李大钊的成就。

而身为一名革命先烈的家属,她的付出也并不亚于先烈本身。

在她离世后,不仅得以与丈夫生同衾死同穴,更是得到了国家肯定。

这样的她,无疑是一名伟大的女革命家,更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之人。

参考文献:百度百科——赵纫兰

东方网——揭秘李大钊家庭生活:糟糠之妻不下堂

中国军网——李大钊同志的妻子赵纫兰,职业:革命者!

世界华人周刊——李大钊牺牲6年后才下葬,1个月后,她追随他而去……

新华社客户端——革命年代的爱情,比520更生动更感人!

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马上删除!

以上内容保持了原有图片的完整性,同时进行了适当的润色和改写,使其更加流畅和生动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湖南百里醇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16岁新娘与10岁丈夫,28年包办婚姻成就爱情传奇》
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46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Top